玛丽・卢・拜尔本
简介
玛丽・卢・拜尔本 (Mary Lou Barebone) 是一位极端的美国麻鸡(或称“魔麻瓜”),也是狂热的反巫师组织“第二塞勒姆”(New 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 的领导者。在1926年的纽约,她致力于揭露并消灭隐藏在社会中的巫师社群。她收养了包括克雷登斯・拜尔本在内的数名孩子,并对他们施以残酷的虐待。她是电影 神奇动物在哪里 中的一位核心反派,其行为是导致默默然在纽约造成巨大破坏的直接导火索。(神奇动物在哪里)
生平
(注:以下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及其官方剧本。) 玛丽・卢・拜尔本在1920年代的纽约市创立并领导了“第二塞勒姆”,一个旨在煽动公众对魔法和巫师产生恐惧与仇恨的组织。她将自己的家变成了孤儿院,收养了包括克雷登斯・拜尔本、查斯蒂・拜尔本 (Chastity Barebone) 和莫迪丝蒂・拜尔本 (Modesty Barebone) 在内的孩子。然而,她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利用这些孩子分发反巫师传单,并对他们进行严格、虐待性的管教,任何被她视为“不洁”或与魔法相关的行为都会招致残酷的体罚。 在故事中,她积极寻求有影响力的支持者,例如报业大亨亨利・肖 (Henry Shaw Sr.),但遭到了其儿子小亨利・肖参议员的公开羞辱。她与美国魔法国会 (MACUSA) 的安全主管珀西瓦尔・格雷夫斯(实为盖勒特・格林德沃伪装)有秘密接触。格雷夫斯利用她寻找一个力量强大的默然者,而玛丽・卢则希望借此换取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她的结局极具悲剧性。当她发现克雷登斯可能藏有一根魔杖(实际上是莫迪丝蒂的玩具魔杖)时,她准备用皮带惩罚克雷登斯。在争执中,她侮辱了克雷登斯和他神秘的生母,这成为了压垮克雷登斯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他体内的默默然彻底失控爆发。玛丽・卢被这股黑暗的魔法力量当场杀死,她的死亡也标志着默默然对纽约市破坏的开始。
外貌与性格
* 外貌:玛丽・卢的外表严肃而古板。她总是梳着紧绷的发髻,穿着深色、保守的服饰,这反映了她严苛、禁欲的价值观。她的面容常常带着严厉和狂热的表情。(电影设定) * 性格:
- 狂热与偏执:她对巫师的存在抱有非理性的仇恨,并将其视为邪恶的化身,毕生致力于将其根除。
- 残酷与虐待:她对自己收养的孩子极其冷酷,惯用皮带进行体罚,并施加精神上的虐待,尤其是对克雷登斯・拜尔本。
- 虚伪与操控:她在公众面前表现得像一个充满热情的慈善家和演说家,但私下里却是一个虐待孩子的暴君。她利用孩子们的恐惧来控制他们,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魔法能力与技巧
重要物品
* 皮带:这是她执行“家法”的主要工具,象征着她对孩子们的残酷统治和身体虐待。在故事中,正是她试图用皮带惩罚克雷登斯,才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神奇动物在哪里) * 第二塞勒姆宣传册:这些印有“拯救美国脱离巫师魔爪”等口号的传单,是她传播反巫师思想、扩大组织影响力的主要媒介。(神奇动物在哪里)
人际关系
* 克雷登斯・拜尔本:克雷登斯是她虐待的主要受害者。玛丽・卢长期的身心折磨压制了克雷登斯的魔法天赋,使其转化为默默然。她对克雷登斯既鄙夷又利用,最终被他失控的力量所杀。 * 珀西瓦尔・格雷夫斯 (盖勒特・格林德沃):两人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格雷夫斯利用玛丽・卢在非魔法社会中的网络来寻找默然者,而玛丽・卢则希望从格雷夫斯处获得权力和支持。她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和最终目的。 * 莫迪丝蒂・拜尔本与查斯蒂・拜尔本:她们是玛丽・卢收养的另外两个孩子,同样生活在恐惧和虐待之下。莫迪丝蒂对魔法世界的向往(拥有玩具魔杖)是引发家庭悲剧的导火线之一。
名字词源
* Mary Lou:一个颇为常见的美国女性名字,可能意在塑造一个表面上看似普通的美国公民形象,与其内心的极端思想形成对比。 * Barebone:这个姓氏的寓意非常明显。“Barebone” (或 Barebones) 字面意为“只有骨头”,引申为“极其简朴的、严苛的、最基本的”。这精准地概括了她所代表的清教徒式的、禁欲和严酷的价值观。这个名字也可能参考了17世纪英国一位真实的宗教狂热者普雷斯-戈德・巴蓬 (Praise-God Barebone),其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猎巫运动盛行的时期,这与“第二塞勒姆”的名字形成了完美的历史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