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露・拜尔本

玛丽・露・拜尔本 (Mary Lou Barebone) 是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一个极端反巫师组织——第二塞勒姆慈善会 (New 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 的领导人。她是一位狂热、严苛且充满虐待倾向的麻鸡(美国对麻瓜的称呼)。在故事中,她作为克雷登斯・拜尔本的养母,其残暴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克雷登斯成为一名强大的默默然者 (Obscurial) 的直接原因。她的所有相关信息均源自《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

(注意:以下所有事件均发生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并非《哈利・波特》原著小说情节。) 玛丽・露・拜尔本于 1926 年活跃在纽约市。她成立并领导着第二塞勒姆慈善会,该组织表面上是为贫困儿童提供食宿的慈善机构,实则为其散播对魔法和巫师的仇恨与恐惧的平台。她收养了数名孩子,其中包括克雷登斯・拜尔本、查斯蒂・拜尔本 (Chastity Barebone) 和莫迪丝蒂・拜尔本 (Modesty Barebone)。 她坚信巫师是真实存在且邪恶的,并经常在公共场合集会演说,试图揭露并根除魔法界。在一次集会上,她的演讲被纽特・斯卡曼德意外放出的玻璃兽打断。 玛丽・露对她的养子女实施严酷的身体和精神虐待,尤其是对克雷登斯。一旦她怀疑他们有任何“不正常”或违背其教义的行为,便会用皮带进行毒打。前傲罗 蒂娜・戈德斯坦恩就曾因用魔法攻击玛丽・露以保护克雷登斯,而被美国魔法国会 (MACUSA) 降职。 为了寻找潜伏在纽约的默默然盖勒特・格林德沃伪装成美国魔法国会的安全部长帕西瓦尔・格雷夫斯,并与克雷登斯接触。玛丽・露最终在莫迪丝蒂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根玩具魔杖,她误以为这是克雷登斯的,并准备再次对他施以毒打。这成为了压垮克雷登斯的最后一根稻草,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体内的默默然彻底失控爆发,并当场杀死了玛丽・露和她的养女查斯蒂。

  • 外貌:玛丽・露・拜尔本的外貌严肃而冷酷。她总是将头发紧紧地盘在脑后,穿着朴素、保守的深色服装,反映了她清教徒式的审美和压抑的生活态度。(电影设定)
  • 性格:她的性格核心是狂热残忍虚伪。她对巫师抱有非理性的仇恨,并将其视为一切罪恶的根源。在公众面前,她表现得充满正义感和慈善心,但私下里,她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施虐者,对养子女毫无怜悯之心。她的信仰是建立在恐惧和控制欲之上的,对任何不符合她狭隘世界观的事物都抱持着极端的敌意。

玛丽・露・拜尔本是一名彻头彻尾的麻鸡不具备任何魔法能力。她对魔法世界的全部认知都来自于她偏执的想象和仇恨,她不仅没有魔法,更是魔法的坚定反对者和迫害者。

  • 皮带:这是她用来惩罚和虐待养子女的工具,象征着她残酷的统治和家庭暴力。(电影设定)
  • 反巫师传单第二塞勒姆慈善会印发的宣传品,上面印有折断魔杖的图案,是她传播仇恨思想的主要媒介。(电影设定)
  • 克雷登斯・拜尔本:她的养子。两人的关系是纯粹的施虐者与受害者关系。玛丽・露的长期虐待是克雷登斯内心痛苦和魔法力量被压抑成默默然的直接原因,她最终也死于这股她亲手造就的力量之下。
  • 帕西瓦尔・格雷夫斯 (盖勒特・格林德沃)格林德沃曾与她短暂接触,以获取关于默默然的信息。他对玛丽・露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只将她和她的家庭视为寻找强大力量的线索。
  • 蒂娜・戈德斯坦恩蒂娜是少数公开反抗玛丽・露虐待行为的人。为了保护克雷登斯,蒂娜对她使用了魔法,这也体现了两人在对待弱者和魔法问题上截然相反的立场。
  • Mary Lou:一个较为传统和普遍的美国女性名字,可能意在塑造一个表面看似普通的邻家女性形象,与其内心的极端和残暴形成对比。
  • Barebone:英文意为“骨瘦如柴的”或“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这个姓氏极好地暗示了她所代表的贫瘠、严苛、毫无乐趣和人情味的清教徒式生活方式。它也象征着她思想的极端和缺乏包容性,只剩下最“赤裸”的仇恨骨架。
  • 角色来源:玛丽・露・拜尔本是 J.K. 罗琳为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特别创作的角色,在《哈利・波特》系列原著小说中从未被提及。(电影设定)
  • 演员: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该角色由英国女演员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 饰演。(电影设定)
  • 历史影射:她领导的第二塞勒姆慈善会 (Second Salemers) 明确地影射了 17 世纪发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审巫案” (Salem Witch Trials),将现实世界的历史迫害事件融入了魔法世界的历史背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