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露·巴波

玛丽·露·巴波 (Mary Lou Barebone) 是一位极端的反魔法活动家,也是“新塞勒姆慈善会”(又称“第二塞勒姆人”)的领导者。她是一位麻鸡 (No-Maj),对巫师魔法世界怀有深刻的仇恨和恐惧。在故事中,她作为克雷登斯·巴波的养母,对其进行了长期的虐待,这种虐待最终导致克雷登斯体内的默默然 (Obscurus) 爆发,并造成了她自己的死亡。 重要提示: 该角色仅出现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中,并非 J.K. 罗琳所著的《哈利・波特》七本原著小说中的人物。以下所有信息均基于电影设定。

(以下内容均源自《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 玛丽·露·巴波是 1926 年纽约市一个名为“新塞勒姆慈善会”的激进组织的领导人。该组织致力于揭露并消灭潜藏在社会中的巫师群体。她收养了数名具有魔法血统的孩子,包括克雷登斯·巴波、查斯蒂·巴波 (Chastity Barebone) 和莫迪丝蒂·巴波 (Modesty Barebone)。她对这些孩子实行高压统治,一旦发现任何与魔法有关的迹象,便会用皮带进行残酷的体罚。 在公开场合,玛丽·露通过集会演讲和分发传单的方式,向公众宣传魔法世界的危险性,试图获得有影响力的支持者,例如报业大亨老亨利·肖的儿子——参议员小亨利·肖。然而,她的极端言论大多被当作笑话,并未获得主流社会的支持。 与此同时,伪装成美国魔法国会 (MACUSA) 安全部长的盖勒特·格林德沃正在秘密寻找一个力量强大的默默然宿主。他找到了玛丽·露,利用她的情报来寻找这个孩子。玛丽·露为了换取格林德沃的支持,向他提供了关于她所收养孩子的信息,但格林德沃在认定她没有利用价值后便轻蔑地抛弃了她。 最终,当玛丽·露发现克雷登斯藏有一根玩具魔杖时,她误以为这是他施展魔法的证据,并准备再次对他施以毒打。这成为了压垮克雷登斯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体内压抑已久的默默然彻底失控并爆发,当场杀死了玛丽·露·巴波。

  • 外貌:玛丽·露的外貌严肃而刻板。她通常将头发紧紧地盘在脑后,穿着朴素、保守的深色服装,风格类似于清教徒。她的面部表情常常显得严厉、冷酷,眼神中充满了狂热与偏执。(《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
  • 性格
    • 狂热与偏执:她坚信巫师是邪恶的、非自然的,必须被彻底根除。这种信念驱使着她的所有行动,使她成为一个狂热的宗教极端分子。
    • 残酷与虐待:她对养子女极其残忍,尤其是对克雷登斯。她将任何不服从或“异常”的行为都归结为邪恶,并以“净化”为名施加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虐待。
    • 操控欲强:她试图通过灌输恐惧和罪恶感来控制她收养的孩子,并希望通过影响公众人物来扩大自己的权力。
    • 虚伪:尽管她以慈善会的名义活动,但她的行为毫无怜悯之心,其本质是追求权力和满足自己偏执的信念。

作为一名麻鸡,玛丽·露·巴波不具备任何魔法能力。她对魔法的全部了解都建立在恐惧和误解之上。 然而,她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公开演说的技巧,能够聚集一批追随者并建立起“新塞勒姆慈善会”这样的极端组织。

  • 皮带:这是她用来惩罚和虐待养子女的工具,尤其是克雷登斯。这条皮带不仅是她残暴性格的象征,也是直接导致她死亡的导火索。(《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
  • 反巫师传单:她和她的追随者用来宣传其极端思想的工具,上面印有折断魔杖的图案和煽动性口号。(《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
  • Mary Lou (玛丽·露):一个常见的西方女性名字组合。Mary 源自希伯来语,有“苦涩”的含义,这可能暗示了她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和她自身的偏执。
  • Barebone (巴波):这个姓氏具有非常强烈的历史暗示。它直接关联到 17 世纪英国一位真实存在的清教徒极端分子普雷斯高·巴波 (Praise-God Barebone)。他是当时一个激进议会(被称为“巴波议会”)的成员,以其狂热的宗教信仰而闻名。这个姓氏的选择极大地强化了玛丽·露狂热、偏执的清教徒式反魔法形象。
  • 电影原创角色:玛丽·露·巴波是为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创作的原创角色,在《哈利・波特》原著小说中从未被提及。
  • 历史背景:她的组织“新塞勒姆慈善会” (New 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 的名字直接致敬了 1692 年在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发生的塞勒姆审巫案 (Salem Witch Trials),这是北美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猎巫事件。她的角色和组织共同构建了北美魔法界面临的极端麻鸡威胁的背景。
  • 演员:在《神奇动物在哪里》电影中,该角色由英国女演员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 饰演。(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