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ばれし者

被選中的人

「被選中的人」(The Chosen One) 是一個源於預言的稱號,專指那位命中註定擁有征服黑魔王佛地魔能力的人。此預言由教授西碧・崔老妮在一次對阿不思・鄧不利多的面試中無意間做出。 儘管預言的條件同時適用於哈利・波特奈威・隆巴頓兩人,但佛地魔根據他自己對預言的解讀,選擇了攻擊哈利・波特,並因此親手「標記」了哈利,使他成為了真正的「被選中的人」。這個稱號以及與之相關的預言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核心驅動力。

預言西碧・崔老妮於 1980 年初在豬頭酒吧阿不思・鄧不利多道出,其前半部分被當時還是食死人的賽佛勒斯・石內卜竊聽並報告給了佛地魔。完整的預言內容記錄在一顆位於魔法部神秘部門的玻璃預言球中,直到在鳳凰會的密令中的戰鬥中被擊碎。 完整的預言內容如下: 「擁有征服黑魔王能力的人將會出現… 出生於曾三度反抗他的人家… 出生於第七個月結束時… 黑魔王會將他標記為同等之人,但他會擁有黑魔王所不知的強大力量… 兩人之中必須有一個死在另一個手上,因為兩人都活著,就沒有人能存活… 那個擁有征服黑魔王能力的人,將會在第七個月結束時誕生…」

阿不思・鄧不利多鳳凰會的密令中向哈利詳細解釋了預言的各個部分:

  1. 出生於曾三度反抗他的人家:指的是 鳳凰會 的成員,波特夫婦與隆巴頓夫婦在佛地魔掌權期間都曾三次成功地從他手中逃脫或反抗他。
  2. 出生於第七個月結束時:將範圍縮小至在七月底出生的兩個男孩:奈威・隆巴頓 (7月30日) 與 哈利・波特 (7月31日)。
  3. 黑魔王會將他標記為同等之人:這是預言中最關鍵的一環。佛地魔選擇了攻擊與他自己同為混血的哈利,而非純種的奈威。他試圖殺死嬰兒時期的哈利,不僅未能成功,反而將自己的一部分靈魂(即一個分靈體)轉移到了哈利身上,並在他額上留下了閃電形的傷疤。這個傷疤即是物理上的「標記」,也象徵著佛地魔親手選擇了他的勁敵。
  4. 但他會擁有黑魔王所不知的強大力量:這種力量即是 愛的魔法。最初體現為莉莉・波特為保護兒子而犧牲自己時所產生的古老保護魔法。延伸來看,這也代表哈利本身所擁有的愛、友誼與犧牲奉獻的能力——這些是佛地魔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擁有的情感與力量。
  5. 兩人之中必須有一個死在另一個手上:這句話揭示了哈利與佛地魔之間最終的宿命對決。它並不意味著兩人必定會互相殺死對方,而是指這場鬥爭的最終結果必然是只有其中一人能夠存活下來。

預言本身並未指明特定的人選,而是提出了兩個可能的候選者:

最終,是佛地魔選擇使預言成真。他基於自己的偏見和恐懼,認為一個與自己背景相似的混血巫師威脅更大,因此選擇了哈利作為目標。正如鄧不利多所強調的,預言的力量來自於相信它的人所採取的行動。如果佛地魔選擇忽略這個預言,它可能永遠不會實現。

「被選中的人」的身份是整個系列故事的基石,對情節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故事的開端佛地魔為了消滅預言中的威脅而前往高錐客洞,殺害了波特夫婦,並試圖謀殺哈利,這直接導致了他自己的第一次敗亡和哈利成為「活下來的男孩」。
  • 哈利的重擔:這個身份成為哈利整個成長過程中的巨大心理負擔和身份認同的核心。他在鳳凰會的密令中得知預言全文後,才真正理解自己與佛地魔之間無可避免的聯繫。
  • 推動核心任務:理解到自己必須親自面對佛地魔後,哈利在鄧不利多的指導下,開始了摧毀佛地魔所有分靈體的任務,因為這是履行預言、使佛地魔變回凡人的唯一方法。
  • 最終的抉擇:在霍格華茲大戰中,哈利最終理解了「兩人之中必須有一個死在另一個手上」的全部含義,並選擇了勇敢地面對死亡。他的自我犧牲,如同他母親當年一樣,釋放了強大的愛的魔法,保護了霍格華茲的抵抗者們,並最終使他得以徹底擊敗佛地魔
  • J.K. 羅琳在訪談中多次強調 「選擇比能力更重要」 的主題。「被選中的人」這一設定正是此主題的完美體現。儘管預言似乎設定了宿命,但真正決定一切的是佛地魔的選擇和哈利一次又一次選擇對抗邪惡的勇氣。(作者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