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地奇犯规
基本信息
- 制造者 (Maker): 魔法体育运动司 (Department of Magical Games and Sports)
描述与外观
魁地奇犯规并非实体物品,而是一套成文的规则体系,旨在规范魁地奇比赛中的球员行为。根据官方记录,共有七百条不同的犯规行为。这些规则记录在魔法体育运动司的档案中。在实际比赛中,观众无法“看到”规则本身,只能通过裁判员的手势和判罚来了解其存在与执行。 尽管犯规条例多达七百条,但在现代魁地奇比赛中,绝大多数已被弃用或极少出现。如今,裁判主要依据一套公认的常见犯规列表进行判罚。以下是《神奇的魁地奇球》中明确列出的十大常见犯规:
- 撞人犯规 (Blatching): 指任何球员为了与对方相撞而故意改变飞行路线的行为。
- 击人犯规 (Blurting): 指球员用扫帚柄勾住对方的扫帚柄,以干扰其飞行的行为。
- 过度使用肘部犯规 (Cobbing): 指球员对对手过度使用肘部的行为。
- 包夹击球手犯规 (Stooging): 指超过一名追球手进入得分区的行为。
- 拉拽犯规 (Blagging): 指球员抓住对方球员扫帚的尾部,以减慢其速度或进行干扰。
魔法特性与用途
这些规则的核心“用途”是确保魁地奇比赛的公平、公正与安全。它们为这项高速、激烈的空中运动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保护球员免受恶意攻击,并维持比赛的秩序。 当裁判员认定有犯规行为发生时,其主要“特性”便会体现为对犯规方的惩罚。最常见的处罚是判给被犯规方一次罚球。罚球时,一名追球手将从场地中央的圆圈内独自飞向得分区,尝试射门得分,而对方守门员是唯一可以进行防守的球员。在极其恶劣或频繁的犯规情况下,裁判有权将犯规球员罚下场。
历史
魁地奇犯规的历史与这项运动本身一样悠久而混乱。在早期,比赛几乎没有任何规则。随着这项运动的流行,暴力事件频发,促使了规则的诞生。 魔法体育运动司成立于1750年,其首要任务之一便是对魁地奇的规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最终,他们编纂了一份包含七百条犯规的详尽列表。据历史记载,所有这七百条犯规都在1473年举办的第一届魁地奇世界杯决赛中被犯下,那场比赛也因此成为魁地奇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比赛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早期的犯规(如“攻击对方骑乘的扫帚以外的任何东西”、“用魔杖攻击对方球员”)因其极端暴力或荒谬而被淘汰,不再适用于现代比赛。
在故事中的作用
幕后信息
- 十大常见犯规的详细列表主要来源于 J.K. 罗琳为慈善事业撰写的补充读物《神奇的魁地奇球》 (Quidditch Through the Ages)。
- 在改编的电子游戏,如《哈利·波特:魁地奇世界杯》中,为了游戏性,犯规系统被简化,同时增加了一些特殊的“组合技”或“绝招”,这些并非原著中的设定。(游戏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