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朵・華倫

麥朵・伊莉莎白・華倫 (Myrtle Elizabeth Warren),通稱 愛哭鬼麥朵 (Moaning Myrtle),是一位在 霍格沃茨 二樓女子盥洗室出沒的幽靈。她生前是 雷文克勞 學院的學生,在 1943 年被 湯姆・瑞斗 釋放的 蛇妖 殺害,她的死亡也被用來製造了第一個分靈體——湯姆・瑞斗的日記。麥朵的性格極度敏感、愛哭且陰鬱,但她在故事的關鍵時刻為 哈利・波特 提供了重要的幫助,成為他一位意想不到的盟友。

麥朵・華倫出生於 1928 年或 1929 年,父母均為麻瓜。她在 霍格沃茨 就讀期間,因其外貌(特別是臉上的青春痘和眼鏡)而經常受到同學的欺負。 1943 年 6 月 13 日,同學奧莉・轟碧 (Olive Hornby) 嘲笑她的眼鏡,麥朵傷心地跑到二樓的女子盥洗室哭泣。當她躲在一個隔間時,聽到了 湯姆・瑞斗 的聲音,他正在用爬說語命令蛇妖密室中出來。麥朵打開隔間門想叫他走開,卻直接看到了蛇妖巨大的黃色眼睛,當場死亡。她的屍體被發現後,瑞斗利用她的死亡將自己的日記製作成了分靈體。這起事件也導致當時被認為是兇手的魯霸・海格被學校開除。

死後,麥朵選擇成為一名幽靈,第一件是就是糾纏霸凌她的奧莉・轟碧,直到轟碧向魔法部申請限制令。魔法部命令麥朵必須返回她死亡的地點——霍格沃茨,從此她便一直待在那間盥洗室裡,並得到了「愛哭鬼麥朵」的綽號。 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麥朵的存在成為解開密室之謎的關鍵。她向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妙麗・格蘭傑描述了自己死亡的經過,雖然她並不知道攻擊者是蛇妖,但她提供的「一雙大黃眼」的線索至關重要。最終,她也指引哈利找到了通往密室的入口,就在她死去的那間盥洗室的水龍頭上。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麥朵在級長盥洗室裡再次幫助了哈利。她建議哈利將金蛋帶入水下聆聽,從而破解了三強爭霸賽第二項任務的謎題。在這段期間,她表現出對哈利的好感。 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麥朵成為了跩哥・馬份的傾訴對象。當馬份因佛地魔交付的任務而感到恐懼和絕望時,他會躲在盥洗室裡向麥朵哭訴。麥朵對他表現出同情與理解,並在哈利與馬份的決鬥後,向賽佛勒斯・石內卜通報了情況。

* 外貌:麥朵的幽靈形態是一個矮胖的女孩,有著直長、毫無生氣的頭髮,和一張陰鬱的臉。她臉上長滿了青春痘,並戴著一副厚厚的、珍珠色的圓眼鏡。 * 性格:麥朵的性格極其敏感、悲觀且易怒。她享受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任何微小的冒犯都會讓她大哭大鬧,並引發盥洗室的水管災難。她有時也喜歡窺探他人,尤其是級長盥洗室裡的學生。儘管如此,她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和關注,當有人對她表示善意或同情時(如 哈利・波特跩哥・馬份),她也會展現出友善和樂於助人的一面。

作為一名幽靈,麥朵不使用魔杖或施放咒語,但擁有幽靈的標準能力: * 飄浮與穿透:她可以自由地在空中飄浮,並穿過牆壁、門等固體物。 * 操控水流:麥朵對她所處的盥洗室有著獨特的影響力,當她情緒激動時,可以讓馬桶和水管中的水噴湧而出,淹沒整個房間。 * 高速移動:她能夠迅速地鑽入學校的排水管道系統,在城堡內的不同水域間移動。

* 眼鏡:麥朵即使在死後也依然戴著她生前的那副厚重眼鏡,這是她最顯著的個人特徵之一。

* 哈利・波特:麥朵對哈利懷有好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幽靈式的迷戀。她多次主動幫助哈利,並樂於與他交談,視他為少數能理解自己的人之一。 * 跩哥・馬份:在馬份最脆弱的時期,麥朵成為了他唯一的秘密傾聽者。她對馬份的痛苦感同身受,並為他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 * 湯姆・瑞斗:殺害她的兇手。她在死前只聽到他的聲音,但直到五十年後哈利進入密室,這個謎團才被完全解開。 * 奧莉・轟碧 (Olive Hornby):生前欺負麥朵的同學。麥朵死後成為幽靈,首要目標就是報復性地糾纏她,直到魔法部介入。

* Myrtle (麥朵):源自「香桃木」,在古希臘神話中,這種植物與愛神阿芙蘿黛蒂有關,但也與死亡和冥界有所聯繫。這個名字的雙重寓意——愛與死亡——巧妙地反映了她作為一個渴望關注的幽靈的特質。 * Warren (華倫):意為「兔子窩」或「飼養場」,引申為一個通道密布、錯綜複雜的地方。這可能暗示了她死後在 霍格沃茨 複雜的管道系統中穿梭的能力。

* 學院歸屬:J.K. 羅琳在訪談中確認,麥朵生前屬於雷文克勞學院。(Pottermore) * 電影選角:在電影系列中,飾演麥朵的演員是雪莉・韓德森 (Shirley Henderson)。拍攝《哈利·波特與密室》時她已 37 歲,是飾演 霍格沃茨 學生角色中年齡最大的演員。(電影設定) * 電影改動: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電影版中,麥朵安慰跩哥・馬份以及見證哈利對他使用 撕淌三步殺 (Sectumsempra) 的情節被刪除。(電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