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den Macnair
简介
小瓦尔登・麦克尼尔(Walden Macnair)是一名纯血或混血的巫师,也是 佛地魔 麾下的一名 食死人。在第一次巫师战争后,他成功地以自己是被 蛮横咒 控制为由逃脱了在 阿兹卡班 的刑期。在两次战争之间,他在 魔法部 的 奇兽管控部 担任 危险动物处分委员会 的行刑手,最著名的任务是负责处决鹰马 巴嘴。随着佛地魔的归来,他迅速重新加入食死人行列,并参与了第二次巫师战争中的多次关键战斗。麦克尼尔以其残忍嗜血的性格而著称。
生平
第一次巫师战争与战后 麦克尼尔在第一次巫师战争期间是一名活跃的 食死人。在 佛地魔 倒台后,他与其他许多食死人一样,声称自己是在 蛮横咒 的胁迫下行事,从而成功地避免了被送往 阿兹卡班。他得以重返巫师社会,并在 魔法部 获得了一份工作。 魔法部任职 在 1993 至 1994 学年,麦克尼尔作为 危险动物处分委员会 的行刑手出现在故事中。由于 跩哥・馬份 的诬告,鹰马 巴嘴 被判处死刑,麦克尼尔被派往 霍格華茲 执行处决。他带着一把巨大的、闪闪发亮的行刑斧,对即将到来的杀戮表现出明显的期待。然而,由于 哈利・波特 和 妙麗・格蘭傑 使用 時光器 救走了巴嘴,他的任务最终失败了。 第二次巫师战争 1995 年,在 佛地魔 于小汉果顿的墓地复活后,麦克尼尔是第一批响应黑魔标记召唤并回归其主人身边的 食死人 之一。佛地魔随后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使者前往联系 巨人,并说服他们加入食死人的阵营。这次任务显然取得了成功,因为后来有巨人出现在佛地魔的军队中。 1996 年,麦克尼尔参与了 神秘部門之戰。在战斗中,他试图用手抓住 哈利・波特 的脸,但被 奈威・隆巴頓 用魔杖戳中了面罩的眼洞,导致他痛苦地嚎叫。随后,他被 妙麗・格蘭傑 的昏擊咒击中,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1998 年,麦克尼尔参加了 霍格華茲大戰。在战斗中,他与 魯霸・海格 发生正面冲突。海格愤怒地将他举起并扔到对面的墙上,使他重重地撞晕过去。他在战后的最终下落不明,但很可能被捕并被送往 阿兹卡班。
外貌与性格
书中对麦克尼尔的外貌描写不多,只提到他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巫师,留着“一小撮黑色的胡子”。作为食死人时,他穿着黑色的长袍、戴着兜帽和面具。 麦克尼尔的性格极其残忍和嗜血。他在准备处决 巴嘴 时表现出的兴奋和渴望,充分暴露了他以杀戮为乐的本性。他对 佛地魔 绝对忠诚,是一个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的追随者。
魔法能力与技巧
- 非语言交流: 他似乎能够理解 巨人 的语言或有其他方式与他们有效沟通,成功地完成了佛地魔派遣的外交任务。
重要物品
- 行刑斧 (Executioner's Axe): 一把巨大、锋利且闪闪发亮的斧头。这是他作为魔法部行刑手的标志性工具,虽然在故事中他最终没能用它来处决 巴嘴。
- 魔杖 (Wand): 作为一名巫师,他拥有一根魔杖。其杖芯、木材和长度等具体信息不详。
人际关系
- 佛地魔: 麦克尼尔是佛地魔忠诚的仆人,在主人召唤时毫不犹豫地回归,并为其执行危险的任务。
名字词源
- Walden: 可能源自古德语,意为“统治”或“权力”。这也可能是一种讽刺性的引用,与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Walden)形成对比,该书颂扬自然与和平,这与麦克尼尔的嗜血本性截然相反。
- Macnair: 一个苏格兰盖尔语姓氏,意为“继承人之子”(son of the heir)。这可能暗示了他的纯血统背景或在食死人中的地位。
幕后信息
- 电影改编: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麦克尼尔由彼得・贝斯特(Peter Best)饰演。电影中的形象与原著略有不同,他被塑造成一个光头、没有胡子的角色,外表更具威胁性。(电影设定)
- 删减情节: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他在墓地回归的场景被剪掉。他再次出现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电影中,参与了神秘部门的战斗。(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