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脸庞克乐队
简介
疙瘩脸庞克乐队 (The Weird Sisters) 是魔法世界中一支极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他们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充满活力的现场表演而闻名,深受年轻巫师和女巫的喜爱。该乐队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在1994年三强争霸赛期间于霍格沃茨的圣诞舞会上进行了现场表演。
在故事中的出场
疙瘩脸庞克乐队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圣诞舞会章节中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被正式提及。应阿不思·邓布利多的邀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在舞会上进行演出。 书中的描述如下:
- 外貌:乐队成员都“毛发浓密”,穿着经过精心撕扯和破坏的黑色长袍。
- 乐器:他们使用的乐器组合非常独特,包括架子鼓、多把吉他、一把鲁特琴、一把大提琴以及风笛。
- 表演:他们的音乐极具感染力,一出场就点燃了全场气氛,吸引了几乎所有学生涌向舞池。他们的歌曲节奏感强,其中一首快歌的歌词片段被提及:“…他会跳舞,你知道,像一头鹰头马身有翼兽…”。此外,他们也演奏了慢节奏的抒情歌曲,为舞会提供了多样的音乐氛围。
已知成员
七本原著小说中并未提及任何乐队成员的具体姓名。所有成员的姓名和具体分工均来自于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改编设定。
- Myron Wagtail - 主唱 (电影设定,由 Jarvis Cocker 扮演)
- Kirley Duke - 主音吉他手 (电影设定,由 Jonny Greenwood 扮演)
- Heathcote Barbary - 节奏吉他手 (电影设定,由 Jason Buckle 扮演)
- Donaghan Tremlett - 贝斯手 (电影设定,由 Steve Mackey 扮演)
- Gideon Crumb - 键盘手兼风笛手 (电影设定,由 Steven Claydon 扮演)
- Orsino Thruston - 鼓手 (电影设定,由 Phil Selway 扮演)
名字来源
- 英文原名 (The Weird Sisters):这个名字直接来源于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 麦克白 (Macbeth)。剧中的三位女巫(Three Witches)也被称为“Weird Sisters”,她们通过模棱两可的预言操纵着剧情的走向。“Weird”一词在古英语中与“命运”(wyrd)有关,暗示了她们超自然和掌控命运的力量。
- 中文译名 (疙瘩脸庞克乐队):简体中文版的译者为这个名字赋予了更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疙瘩脸”和“庞克”(朋克)的组合,生动地描绘出一种反叛、不修边幅的摇滚乐队形象,虽然这与莎士比亚的文学典故有所偏离,但在风格上与书中对其外貌的描述(毛发浓密、衣着破烂)相当契合。
幕后信息
- 电影改编: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为了真实呈现乐队的表演,剧组邀请了多位现实世界中的著名音乐家来客串出演。乐队成员主要来自英国知名乐队 Pulp 和 Radiohead。(电影设定)
- 电影歌曲:电影中乐队表演了三首原创歌曲:《Do the Hippogriff》、《This Is the Night》和《Magic Works》。这些歌曲均未在原著中出现,是专为电影创作的。(电影设定)
- 命名争议:在现实世界中,加拿大有一支名为“The Wyrd Sisters”的民谣乐队。他们就电影中的乐队名称对华纳兄弟提起了诉讼。因此,在电影的部分宣传材料和场景中,乐队的名字被隐去,直接以“那支在舞会上表演的乐队”来指代。(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