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米达・凡

罗米达・凡 (Romilda Vane) 是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的一名 格兰芬多 学院学生,比 哈利・波特 低两个年级。她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扮演了一个次要但关键的角色,代表了哈利因 “被选中的人” 的名声而吸引到的肤浅崇拜者。她最为人所知的行为是试图用掺有强力 迷情剂 的巧克力迷惑哈利,但这一计划最终意外地影响了 罗恩・韦斯莱,并间接触发了一系列危险事件。

罗米达・凡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首次登场,当时她是 霍格沃茨 的一名四年级学生。 在前往学校的 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上,罗米达就主动找到 哈利・波特,邀请他到自己和朋友的车厢去,并轻蔑地表示哈利没有必要和 纳威・隆巴顿卢娜・洛夫古德 这样的人坐在一起。哈利对她的无礼和肤浅感到反感,当即拒绝了她。 在学年期间,罗米达和她的一群朋友持续不断地对哈利投以花痴般的目光,并窃窃私语。她们对哈利的迷恋完全基于他作为 “被选中的人” 的英雄身份,而非他本人。赫敏・格兰杰 曾警告哈利,罗米达正计划用 迷情剂 对付他。 圣诞节前,罗米达将一盒她从 韦斯莱魔法把戏坊 购买的 巧克力坩埚 送给哈利,里面掺入了强效的 迷情剂。哈利听从了赫敏的建议,没有吃这些巧克力,而是将它们丢在了宿舍的床边。然而,在几个月后哈利生日那天,罗恩・韦斯莱 误食了这些巧克力,立刻陷入了对罗米达的疯狂迷恋中。为了给罗恩解咒,哈利不得不带他去找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 教授,也正是在斯拉格霍恩的办公室里,罗恩喝下了原本为 阿不思・邓布利多 准备的毒酒,险些丧命。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当 霍格沃茨之战 爆发时,罗米达・凡响应了号召,加入了重组的 邓布利多军,与 食死徒 进行了战斗。这表明尽管她过去的行为不成熟,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她选择了正确的立场。

  • 外貌:原著中描述她有一双 大大的黑眼睛,一个 硬邦邦的下巴,和一头 长长的黑发
  • 性格:罗米达的性格大胆、执着且有些不择手段。她对哈利的迷恋是肤浅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完全建立在他的名望之上。她毫不犹豫地使用 迷情剂 这种被赫敏称为不道德的魔法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显示出她性格中鲁莽和缺乏道德考量的一面。然而,她在最后关头选择参与 霍格沃茨之战,也展现了她勇敢的一面。

书中没有详细描述罗米达的魔法水平。她能够成为 邓布利多军 的一员并在 霍格沃茨之战 中战斗,说明她至少掌握了扎实的 黑魔法防御术 基础。她本人似乎并不擅长制作魔药,因为她使用的 迷情剂 是从 弗雷德・韦斯莱乔治・韦斯莱 的商店购买的,而非自己熬制。

  • 掺有迷情剂的巧克力坩埚 (Chocolate Cauldrons laced with Love Potion):罗米达用于诱惑哈利的关键物品,最终被罗恩误食,引发了一连串的混乱。
  • 哈利・波特:罗米达单方面迷恋的对象。哈利对她的关注感到非常厌烦,尤其反感她试图用欺骗手段来获得他的感情。
  • 罗恩・韦斯莱迷情剂 的意外受害者。在药剂作用下,罗恩曾短暂地对罗米达产生强烈的、非理性的爱意。
  • 赫敏・格兰杰:赫敏对罗米达的行为持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使用 迷情剂 是不道德且危险的。她多次提醒哈利要提防罗米达。
  • 金妮・韦斯莱:金妮同样对罗米达及其朋友们的行为感到不屑,认为她们对哈利的崇拜非常 “愚蠢”。
  • 罗米达 (Romilda):一个起源于日耳曼语的名字,可能由意为 “名望”(hrom) 和 “战斗”(hild) 的词根组成。“名望” 与她被哈利的名气所吸引的特点高度契合,而 “战斗” 则可能预示了她最终参与 霍格沃茨之战 的命运。
  • 凡 (Vane):英文中 “Vane” 指 “风向标”,一种随风而动的装置。这可能象征着她追随当时崇拜 “被选中的人” 的潮流。同时,“Vane” 与 “Vain”(虚荣的)发音相近,也暗示了她性格中肤浅虚荣的一面。
  • 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电影改编中,罗米达・凡的角色由女演员安娜・夏弗 (Anna Shaffer) 扮演。她在电影中的情节与原著基本保持一致。(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