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巫师战争
简介
第二次巫师战争 (Second Wizarding War),是巫师世界在 20 世纪末期发生的一场波及全球的重大武装冲突。这场战争的核心对抗双方,一方是由黑暗巫师伏地魔领导的,旨在推翻魔法部、建立纯血统至上统治的食死徒及其盟友;另一方则是由阿不思·邓布利多创建的凤凰社领导,联合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师生、邓布利多军以及忠于正义的巫师们所组成的反抗力量。 战争的导火索是 1995 年 6 月 24 日伏地魔的正式复活,并于 1998 年 5 月 2 日以伏地魔在霍格沃茨之战中被哈利·波特彻底击败而告终。这场战争对整个英国乃至全球的巫师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伏地魔长达数十年的恐怖统治的终结。
名称
该事件的英文原著名称为 “Second Wizarding War”。中文官方译本统一译为“第二次巫师战争”。
- Wizarding War 被译为 “巫师战争”,而非“魔法战争”,是为了更精确地指明这是巫师群体之间的内部冲突,而非泛指一切与魔法相关的战争。
- 第一次巫师战争通常指从 20 世纪 70 年代伏地魔首次崛起至 1981 年其第一次败亡的时期。
历史进程
前奏与秘密战争 (1995年 - 1996年) 战争的序幕始于三强争霸赛的终点,哈利·波特与塞德里克·迪戈里被门钥匙带到小汉格顿的墓地,伏地魔在此处利用哈利的血液成功复活。然而,时任魔法部部长的康奈利·福吉出于对权力的恐惧和对现实的逃避,拒绝承认伏地魔回归的事实。他领导下的魔法部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抹黑运动,将哈利·波特描绘成一个寻求关注的疯子,将阿不思·邓布利多描绘成一个企图颠覆魔法部的野心家。 在此期间,阿不思·邓布利多秘密重建了凤凰社,以对抗伏地魔日益增长的势力。与此同时,伏地魔也在暗中集结他的食死徒,并试图拉拢巨人和摄魂怪等黑暗生物。这一阶段的高潮是 1996 年的神秘事务司之战,食死徒为夺取关于哈利·波特和伏地魔的预言而闯入魔法部。在这场战斗中,伏地魔的回归终于被魔法部官员们亲眼目睹,秘密战争阶段结束。 公开战争 (1996年 - 1997年中) 伏地魔的回归被公之于众后,巫师社会陷入恐慌。食死徒的活动变得公开化和频繁化,他们制造了多起麻瓜与巫师的伤亡事件,例如摧毁布罗克代尔大桥、绑架魔杖制作人奥利凡德先生等。鲁弗斯·斯克林杰接替康奈利·福吉成为新的魔法部部长,但他采取的强硬措施收效甚微。 这一时期,阿不思·邓布利多开始为哈利·波特单独授课,向他揭示了伏地魔通过制造魂器来达到永生的秘密,并指引哈利去寻找并摧毁所有魂器。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 1997 年的天文塔之战,食死徒通过消失柜入侵霍格沃茨,最终导致阿不思·邓布利多被西弗勒斯·斯内普杀死。 伏地魔掌权与最终决战 (1997年中 - 1998年) 邓布利多死后,抵抗力量遭受重创。1997 年 8 月 1 日,食死徒成功渗透并控制了魔法部,部长鲁弗斯·斯克林杰被杀。伏地魔扶植了被夺魂咒控制的皮尔斯·辛克尼斯成为傀儡部长,巫师世界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魔法部推行恐怖的纯血统主义政策,成立了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大肆迫害麻瓜出身的巫师。 在此期间,哈利·波特、赫敏·格兰杰和罗恩·韦斯莱脱离学校,开始了寻找并摧毁魂器的艰难旅程。他们的行动最终将战争引向了终点——1998 年 5 月 2 日的霍格沃茨之战。在这场最终决战中,无数巫师为保卫霍格沃茨和巫师世界的未来而牺牲。最终,哈利·波特在了解了自己作为第七个魂器的真相后,直面伏地魔,并利用老魔杖的忠诚特性,将伏地魔发射的阿瓦达索命咒反弹,彻底终结了这位黑魔王。
重要战役
主要参战方
伏地魔与食死徒阵营
- 领导者: 伏地魔 (Lord Voldemort)
凤凰社与反抗者阵营
- 盟友: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部分师生、家养小精灵、骑士公共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