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布利多军名单

邓布利多军名单是一张羊皮纸,其顶端写着标题 “邓布利多军”。在 1995年 邓布利多军 (D.A.) 的第一次正式集会上,所有希望加入的成员都在这张羊皮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张名单作为 D.A. 成员的正式花名册,被保存在他们的秘密训练基地——有求必应屋中。

这张名单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附带的强大魔法。它不仅是一个成员记录,更是一个由赫敏·格兰杰设计的、极为精妙的防背叛装置。

  • 告密者诅咒 (Sneak Jinx): 赫敏·格兰杰在名单上施加了一个强大的诅咒。她承认自己对这个魔法感到“特别得意”。
  • 触发条件 (Trigger): 任何在名单上签了名,并随后向多洛雷斯·乌姆里奇或任何其他当权者告发邓布利多军的成员,都会立即触发这个诅咒。
  • 诅咒效果 (Effect): 诅咒触发后,告密者的脸上会立刻迸发出一系列紧密排列的脓包,组成 “SNEAK”告密者)这个单词。这种魔法造成的伤痕非常难以消除,即使使用常规的治疗咒语也无法立即复原,并有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这个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无法辩驳的证据,证明了某人是告密者,从而有效地威慑了潜在的背叛行为。

  1. 创建 (Creation): 该名单于 1995年猪头酒吧的第一次 D.A. 秘密会议上被创建。在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率先签名后,其余二十五名学生也相继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 D.A. 的一员。
  2. 背叛事件 (The Betrayal):1996年,拉文克劳学生玛丽埃塔·艾克莫因其母亲在魔法部的工作受到乌姆里奇的胁迫,最终向乌姆里奇告发了 D.A. 的存在。她一开口,名单上的诅咒便立刻生效,导致她的脸上迸发出“告密者”字样的脓包。
  3. 后果 (Aftermath): 玛丽埃塔·艾克莫的背叛直接导致了邓布利多军的暴露。为了保护哈利·波特和 D.A. 的其他成员,阿不思·邓布利多承担了全部责任,声称该组织是自己建立的军队。这最终导致邓布利多被迫离开霍格沃茨乌姆里奇则短暂地成为了校长。此后,该名单的下落书中未再提及。

邓布利多军名单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推动工具。

  • 象征承诺与团结: 签名行为本身是一种仪式,象征着成员们反抗魔法部不公法令的决心与团结。
  • 展现赫敏的另一面: 名单上附带的诅咒,深刻地揭示了赫敏·格兰杰性格中严厉、果决甚至略显冷酷的一面。这表明为了保护她所珍视的事业和朋友,她能够毫不犹豫地使用强大的、具有惩罚性的黑魔法。
  • 引发关键冲突: 名单诅咒的生效是故事的转折点。它不仅直接导致了 D.A. 的败露,还引发了邓布利多魔法部的正面冲突,并加剧了哈利·波特秋·张之间的感情危机,因为后者试图为她的朋友玛丽埃塔·艾克莫辩护。
  • 电影改编差异: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情节被大幅简化。背叛者被改为秋·张,她是在乌姆里奇的审问下,被迫喝下吐真剂 (Veritaserum) 后才泄露了信息。电影中完全删除了名单上的诅咒以及玛丽埃塔·艾克莫这个角色。(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