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事務司之戰

神祕事務司之戰 (Battle of the Department of Mysteries) 是第二次巫師戰爭期間,鳳凰會食死人之間爆發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面衝突。這場戰鬥發生在 1996 年 6 月,地點位於英國魔法部神祕事務司。事件的導火線是佛地魔為了奪取一個關於他和哈利・波特預言球,設下陷阱引誘哈利前往。 戰鬥最終以鳳凰會的戰術性勝利告終,多數參與的食死人被捕。然而,天狼星・布萊克在此戰中不幸犧牲。更為重要的是,魔法部部長康尼留斯・夫子親眼目睹了佛地魔的現身,使得佛地魔的歸來成為不容否認的公開事實。

第二次巫師戰爭初期,佛地魔的首要目標之一是獲取由西碧・崔老妮做出的、關於他和哈利・波特的完整預言。該預言被保存在神祕事務司預言廳中,受魔法保護,只有預言所涉及的當事人才能將其從架子上取下。 由於佛地魔不願在魔法部公開承認其回歸前親自冒險,他便利用自己與哈利之間的大腦封閉術連結,持續向哈利傳送虛假的夢境與幻象。他的最終計畫是製造一個哈利的教父天狼星・布萊克神祕事務司被他俘虜並遭受折磨的假象,引誘哈利親自前來拿取預言。 儘管妙麗・格蘭傑提出質疑,並建議使用其他方式確認天狼星的安全,但在多重誤導下(包括家事小精靈怪角的謊言),哈利最終確信天狼星身陷險境。他與鄧不利多的軍隊的五名成員——妙麗・格蘭傑榮恩・衛斯理金妮・衛斯理奈威・隆巴頓露娜・羅古德——一同騎乘騎士墜鬼馬飛往倫敦的魔法部,意圖營救天狼星。

  1. 誘入陷阱:哈利一行人抵達神祕事務司後,穿過數個奇特的房間,最終進入了預言廳。哈利在其中找到了標有他和佛地魔名字的預言球。在他將其取下的瞬間,由魯休斯・馬份率領的十二名食死人現身,包圍了他們,並要求哈利交出預言。
  2. 初期對抗與逃離:哈利拒絕交出預言,鄧不利多的軍隊成員們利用魔咒(如〝整整,石化!〞、〝繳械咒!〞)在預言廳內與食死人展開周旋。在妙麗・格蘭傑的指揮下,他們成功摧毀了預言廳的架子,製造混亂並分頭逃入神祕事務司的其他房間。
  3. 各房間的戰鬥
    • 大腦室 (The Brain Room)榮恩・衛斯理被一個裝有活體大腦的玻璃缸釋放出的思想觸手纏繞,受到重創並精神錯亂。
    • 時間室 (The Time Room):學生們在此重新集結,但遭遇了食死人的追擊。戰鬥中,一個巨大的時光器櫃被毀,導致一名食死人的頭部陷入快速的年齡回溯循環。妙麗・格蘭傑安東寧・杜魯哈發出的一道無聲的紫色火焰魔咒擊中,身受重傷,失去知覺。
    • 死亡室 (The Death Chamber):剩餘的成員退守至一個放置著古老石拱門(帷幔)的房間。正當他們即將被食死人制服時,鳳凰會的援軍及時趕到。
  4. 鳳凰會的馳援阿不思・鄧不利多在接到石內卜的示警後,派遣了天狼星・布萊克雷木思・路平阿拉特・穆敵小仙女・東施金利・俠鉤帽前來支援。鳳凰會成員的加入瞬間扭轉了戰局。
  5. 天狼星之死:在與其堂姊貝拉・雷斯壯的決鬥中,天狼星・布萊克被一道魔咒擊中(原著中未明確說明是何種魔咒),大笑著向後倒去,墜入了神秘的帷幔之中,就此殞命。
  6. 巔峰對決
    • 目睹天狼星之死的哈利怒不可遏,追擊貝拉・雷斯壯魔法部中庭。他成功對貝拉使用了酷刑咒,但由於其內心並非真正殘忍,咒語威力有限。
    • 佛地魔本人親自現身,準備親手殺死哈利。然而,阿不思・鄧不利多在此刻到達,兩位當代最強大的巫師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決鬥。
    • 決鬥中,佛地魔一度附身於哈利,試圖引誘鄧不利多殺死哈利。但哈利對天狼星的愛與悲痛所產生的強大力量,使得佛地魔無法承受,最終被驅逐出哈利的身體。
  7. 戰鬥結束:在佛地魔準備帶著貝拉撤離的瞬間,魔法部部長康尼留斯・夫子及多名正氣師和部會官員趕到,親眼目睹了佛地魔的身影。佛地魔在眾目睽睽之下幻影移形逃走。
  1. 天狼星・布萊克之死:對哈利・波特造成了巨大的情感創傷,他是哈利僅存的親人般的長輩。
  2. 佛地魔回歸的證實魔法部康尼留斯・夫子被迫承認佛地魔已經歸來,結束了魔法部長達一年的否認與抹黑政策。第二次巫師戰爭自此進入公開化階段。
  3. 預言的揭示:戰鬥結束後,阿不思・鄧不利多向哈利完整地揭示了預言的內容——“兩者必將亡於另一人之手”,闡明了他與佛地魔之間宿命般的關係。
  4. 食死人被捕:多名重要的食死人被捕並送往阿茲卡班,暫時削弱了佛地魔的勢力。
  • 在電影《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中,戰鬥過程有所簡化。許多神祕事務司的房間(如大腦室、時間室)未被展現。(電影改編)
  • 電影中,天狼星・布萊克是被貝拉・雷斯壯索命咒阿哇呾喀呾啦)直接擊中身亡,其身體化為碎片消失在帷幔中。這與原著中他被一道不明魔咒擊中後完整墜入帷幔的描寫不同。(電影改編)
  • 電影中鄧不利多佛地魔的決鬥場面視覺效果極為華麗,展現了水與火的魔法對抗,這在原著中並未如此具體地描寫。(電影改編)